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

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活动让市民“长见识”

广西新闻网南宁5月22日讯(记者 朱映伊 通讯员 韦夏妮 林学瑞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,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“从协议到协力:复元生物多样性”。当天上午,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、林业局、海洋局,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活动南宁市园博园举行,向公众展示广西“万物生”的魅力,倡导共同呵护自然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

南宁学院大学生代表宣读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。谭建尊 摄

当天活动通过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知识、发布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倡议、欣赏广西生物多样性主题摄影展、观看生物多样性环保科普图片、举办“5·22国际生物多样日”主题论坛等环节,宣传广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果和意义,展示生物多样性的魅力。在“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——知识课堂”上,科研院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、志愿者为大家现场授课,让市民更加了解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。

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,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。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,有森林、草原、岩溶、湿地、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,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。在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知高等植物9494种,野生脊椎动物1906种。

据了解,2022年,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,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2,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,红树林面积占全国34.7%以上,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,猫儿山、山口红树林等多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“国际人与生物圈”或“国际重要湿地名录”,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、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5个。涠洲岛附近共监测到布氏鲸52头次,北部湾海域中华白海豚超过300多头,黑脸琵鹭、白脸琵鹭首次来到广西北部湾打卡,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由3群19只发展到5群33只,白头叶猴数量由原来300多只达到1400多只,崇左白头叶猴保护获评“生物多样性100+全球典型案例”。

九万山白丝草、九万山越橘、十万山蜘蛛抱蛋、大瑶山琼楠、岩生鸢尾……活动现场的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展上,展出了2018-2023年部分新发现的物种照片,令在场市民直呼“长见识”。2023年3月中旬,72.4米的望天树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,这是迄今中国岩溶地区发现的最高树。据初步统计,近几年广西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,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新增136种,这都标志着广西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、系统性得到了显著加强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相关文章

高清图集推荐